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5: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9:23
乙肝预防与治疗是一个需小心对待的事情,其中很多人及患者存在着防治上的认识误区,认清乙肝特性及乙肝治疗原则,可以达到有效预防及治疗乙肝的目的。
虽然很多人久闻乙肝的可怕性,但对于乙肝的真正认识并不够。即便是乙肝患者,对于乙肝的治疗也存在很多误区。因而在预防和治疗乙肝的过程中容易陷入误区并病情反复。专家提醒,对于普通大众应该对乙肝有一个正确而清晰的认识,有助于自身预防乙肝,而对于乙肝患者而言,纠正已有的认识误区有助于促进乙肝的治愈。
那么,人们对乙肝的防治都存在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不可与乙肝患者日常接触
面对乙肝患者,很多人都会选择“逃之夭夭”,对乙肝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压力。事实上,乙肝的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以及医源性传播。而日常生活中,类似于拥抱、接吻、共餐、工作等一般情况下都不会造成乙肝的传播。并且,目前,接受乙肝疫苗注射的人群逐渐扩大,大多数人体内都存在乙肝抗体,可以有效避免传播。但需注意的是,在与乙肝患者接触时应避免皮肤及粘膜破损。
误区二:乙肝女性不能生育宝宝
据悉,目前,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就是母婴传播,且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众多,对于其中的育龄女性而言,是不是一定会生出乙肝宝宝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而专家表示,这种可能不是一定的。新生儿感染乙肝有两种方式,一是宫内经胎盘感染,相对可能性比较少,二是分娩过程中造成的感染。因此准妈妈在分娩过程中应加强对新生儿的保护,出生后应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降低其感染乙肝病毒的风险。针对慢性乙肝妈妈,应在抗病毒治疗得到良好效果后再进行孕育计划;而乙肝病毒携带妈妈可以随时怀孕,但要加强随访。
误区三:成年人无须接种疫苗
虽然目前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是母婴传播,但并不代表*不需要接受疫苗免疫接种。专家表示,凡是处于HBV感染高度危险状态的易感乙肝者均应接种乙肝疫苗。这里除了新生儿外,还包括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医务工作者、乙肝病人和HBsAg携带者的密切接触者、性伴侣和配偶、新入伍的军人、保育人员、运动员等。疫苗接种成为预防乙肝的主要方式。
误区四:被诊断后即盲目忌口
乙肝患者虽然需要慎食,但并不代表盲目性的忌口。盲目忌口的结果就是导致营养均衡,致使抵抗力下降,反而不利于病情的好转。虽然乙肝患者不可进补一些高脂高油的饮食,但也需要遵循营养均衡的原则,适当摄入一些水果、蔬菜及鱼肉等肉类食品。
误区五:保肝药多多益善
是药三分毒,药物的治疗作为一种疾病辅助手段,需要掌握一定的量,尤其是对于乙肝患者而言,肝脏承受力比较弱,大量药物代谢反而可能会进一步损伤肝脏,因此需遵循医生制定用药量,避免自行选择一些保肝保健品。
误区六:降酶最重要 抗病毒治疗无用
很多乙肝患者都知道,乙肝的一大特点就是转氨酶水平的升高,因此盲目注重降酶而忽略了本质所在。医生强调,慢性乙肝患者最根本的病因在于乙肝病毒,因此“抗病毒”是治疗乙肝的最关键环节。虽然表面上降酶保肝可在一定时间内取得良好疗效,但病毒的存在会随时将这些成果打破,因此,乙肝患者需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误区七:没有症状就无需定期复查
乙肝患者千万可不能犯懒,发现自己没有明显症状或者感觉病情有所缓减就忽视定期的复查,这是很多患者容易走入的一个误区。虽然乙肝病毒携带者爆发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并不代表它在人体内是稳步不前的。因此,乙肝病毒携带者需保持每3-6个月定期检查肝功能、乙肝五项、病毒载量、每半年左右复查B超、甲胎蛋白的习惯。肝功能不正常期间应每月复查,肝功能稳定后,可以每三个月复查。
误区八:乙肝病人没有自愈能力
这种说法不是很确切,需依据患者的年龄而定。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受到乙肝病毒感染后能靠自身免疫功能清除病毒,很少会转为慢性。而对于年纪比较小的患者而言,这种可能性相对比较大。专家表示,年龄越小感染乙肝病毒后越容易形成慢*染者,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转化比率会呈现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