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7:4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3 22:18
戏曲腔调。
清初由吹腔、高拔子在徽班中演变而成。过去大多认为起源于湖北的黄冈、黄坡。故名;也有人提出二黄即宜黄腔;均无确据。在京剧、汉剧、徽剧等剧种里,二黄都同西皮腔调并用,合称“皮黄”。在湘剧、桂剧等剧种里,二黄又称“南路”,同西皮称为“北路”相对,或合称“南北路”。京剧二黄包括包括导板(倒板)、慢板(慢三眼)、原板、垛板、散板、摇板、回龙等板式。同二黄相比,同西皮相比,二黄一般较为沉着稳重、凝练严肃。另有反二黄腔调,又叫二黄反调,也包括导板、慢板、原板、散板等板式,旋律升降起伏较二黄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