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7:4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5:09
在德国汉学界,奥托·福兰阁因其卓越贡献被誉为“元老”。他在汉堡和柏林汉学研究领域的建立与发展功不可没。在汉堡,他邀请了清末最后一位翰林商衍鎏先生(1875-1963)任教(1912-1916),留下了珍贵的手迹,他的哲嗣商承祖也曾在汉堡大学中国语言文化系任教,出版了《中国“巫”史研究》(1934)。柏林则吸引了如蒋复聪、俞大维、姚从吾等留德中国青年学生,他们曾参加福兰阁的讨论班课程,许多后来在德国学术界崭露头角的汉学家都曾受其影响。
福兰阁的独到之处在于他兼具史学家的洞察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他凭借原始中文资料、正史以及《资治通鉴》编纂的一部中国历史巨著,提升了德国汉学在西方学术界的影响力。在《序言》中,他犀利地批评了兰克和黑格尔对中国历史的偏见,挑战了十八世纪以来冯秉正对《通鉴纲目》的编译。尽管这部作品在半个世纪后可能显得有些过时,但它用丰富的历史事实纠正了《通鉴纲目》的谬误,揭示了中国历史并非循环无变。德国汉学界对他的评价是,以往对中国历史的认识主要依赖于冯秉正的《中国通史》,而这往往受限于儒家道德说教。福兰阁的研究证明,《通鉴纲目》并非历史著作,而是带有伦理政治色彩的事件摘录,其中存在错误。
兰克等人认为中国历史对思想进步无贡献的观点,在福兰阁的这部著作面前显得站不住脚。他的著作促使人们认识到,中国历史是人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富有教育意义且引人入胜。阅读福兰阁的作品,历史爱好者会坚定地认为,中国历史对人类进步的贡献不容忽视。
奥托·福兰阁(1863-1946),德国汉学家。中国名傅兰克。1888年来华,为使馆翻译学生,10年以后在中国各埠德领事馆任翻译和领事。15-16年任使馆代理翻译。1901-1907年转任中国驻柏林使馆参赞。1907-1922年任汉堡大学汉文教授,后转任柏林大学汉文教授。一生著术甚丰,文章和著作200多种,书评100多篇。主要有:《中国历史》(五卷1930-1952)、《关于中国文化与历史讲演和论文集》(1902-1942)(1935年北平德国学会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