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6:3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07:22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信息系统已覆盖至包括轨道交通的各行各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系统内电子元器件工作电压低、耐压水平差等原因,对系统的雷击电磁脉冲(LEMP)防护越来越不可或缺。
系统设备的雷电防护一般安装多级电涌保护器(SPD),原因有二:一是不同安装环境中的敏感设备可能遭受雷电电磁脉冲危害不同;二是任何单一电涌保护器在泄流、箝压、响应时间等防护能力指标上均不可能一次性完全满足设备需求,通过单一电涌保护器很难实现大通流量并控制极低的残压,因此需要多级电涌保护器配合使用。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级电涌保护器性能参数设计不合理、能量配合常存在较大缺陷、保护器损坏后不能及时与电网脱离等原因,造成对后端设备的保护效果不理想,甚至引起爆炸。
传统能量协调解决方案:
下图说明了传统开关型SPD(火花间隙SG)和限压型SPD(压敏电阻MOV)能量配合的基本原则。当电涌输入时,由于SPD1(SG)的触发电压较高,SPD2将首先达到启动电压而导通。随着电涌电压继续上升,流过SPD2的电流增大,使SPD2的两端电压U2(残压)上升,当SPD1的两端电压U1(等于SPD2两端的残压U2与去耦元件两端动态压降UDE之和)超过SG的动态火花放电电压USPARK,即U1=U2+UDE≥USPARK时,SG触发导通。只要通过SPD2的电涌电流能量未超出其耐受能力之前SG触发导通,就实现了能量配合。否则,没有实现能量配合,就导致SPD保护失效。这一切取决于MOV的特性和入侵的浪涌电流的陡度、幅度和去耦元件的大小。此外,这种配合还通过SPD1的开关特性,缩短10/350μs的初始冲击电流的半值时间,大大减小了后续SPD的负荷。值得注意的是,SPD1触发导通之前,SPD2将承受全部雷电流,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情况,通常SPD2会因承受不了全部雷电流而发生内部压敏电阻炸裂,甚至形成内部击穿通流,引入工作电流,形成短路的危害。
开关型SPD和限压型SPD的能量配合模式
要形成两者之间的能量协调配合,中间必须加入去耦元件。根据波的传输理论分析,雷电流以入射波的形式沿线路传播,当线路中阻抗不匹配时,雷电流将发生折射和反射,由于一部分雷电流能量将被反射回去,则继续前进的能量必然会减少。同时电感对变化的雷电流有较大的感抗,使入侵波的波头时间拉长,这对其过电压保护是有利的。此时由于入射波近乎全部反射,使SPD1两端的电压已经到达火花间隙的放电电压,但由于折射电压随着电感中电流的逐渐增大而升髙,且火花间隙的响应时间μs量级,而压敏电阻的响应时间为ns量级,所以在火花间隙动作以前,压敏电阻已经到达启动电压,开始动作。而当SPD1动作后,前级泄放主要能量,SPD2将SPD1的高残压*,以达到输出较低残压的效果,从而实现能量协调配合。
DEHN能量协调配合:
DEHN是一家具有百年防雷经验的技术导向型企业,具有1100多项防雷专利。
DEHN采用创新技术,在Type1火花间隙电涌保护器中加装了电子触发回路,降低了间隙产品的启动电压。电子触发回路含一个脉冲变压器,在后级能量承受极限之前,可以主动触发放电间隙。相比其他同类产品拥有更低的启动电压,可以与后级SPD实现零距离配合,依旧达到前级泄放主要能量,后级输出较低残压的效果,安全高效。
应用产品
DEHNvap系列多级复合雷电流电涌保护器
预接线火花间隙型1级和2级复合型电涌保护器,两级能量协调保护,与终端设备之间线缆可小于5米。
•内置能量协调触发回路
•启动电压较普通SPD更低
•电压保护水平低,达到1.5kV
•模块化设计,配有远程遥信告警功能
•可适用各种应用环境
本文涉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