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6:1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5 11:33
晚清广州的茶楼风情 (1)
随着商业的发达,晚清广州的茶楼成为联系市民社会的一条纽带,扮演着一种社会公共舞台的角色。在信息不发达的晚清社会,人们将休闲消费活动逐步从家庭扩散到社会,需要一个适合社会公众平等交流且本身有聚合人群的亲和力的媒介,茶楼恰恰是晚清社会公共话语的表达场所。
英国人亨特在描述19世纪初期的广州风情时,引用了当时流行的民谚:“生在苏州,食在广州,死在柳州。”它说明了广州人非常讲究饮食,广州的菜肴非常精美。同时,广州的茶楼行业,在经营规模、茶色品味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作为广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茶楼是这样兴起的
广州气候闷热,饮茶可以消暑解渴,又可提神醒脑,强健身体,饮茶成为广州人的生活习惯相沿已久。在某种意义上讲,饮茶是社会休闲消费发展的一个缩影,在清代之前,饮茶是上层社会的文人骚客休闲生活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之作为会文处友的媒介。但是到了清代中后期,随着广州商业的发展,城市各阶层的分化过程加快,许多农业人口加快了向城市转移和流动的进程,商业社会使许多商人需要一个社会交往的舞台,也需要在劳作之余有一些新的娱乐消闲方式,而茶楼就扮演了一种社会交往中介的角色。
但是,在商人数量不是太多的情况下,饮茶作为一般劳苦民众的消遣方式,是非常简单的。徐珂在《清稗类钞》中描写了清代广州的一种初级茶馆:“粤人有于杂物肆中兼售茶者,不设座,过客立而饮之。最多为王大(疑为老,本文作者注)吉凉茶,次之曰正气茅根水,曰罗浮山云雾茶,曰八宝清润凉茶。”这种简易的路边店是适应大众化消费需求的,作为当时普通百姓劳作之余的饮品,很受欢迎。后来,一些店家为了改善经营,提升知名度,便设立了广州最初的专业茶店“二厘馆”,这种茶店设备非常简陋,但是已有桌、凳和简易的专门店铺,有些茶店还供应糕点,茶价二厘(每角钱七十二厘),可以说是茶楼的萌芽。之后又出现了比较高级的茶居,在装修和茶色品种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讲究,这种茶居,其经营对象,已经瞄准那些有一定身份和经济实力的工商、官绅阶层,为他们的休闲消费提供了一个好的去处,迎合了中上层人物追求娱乐方式多元化和重视精神享受的需要。
商业社会的消费需求是晚清广州茶楼发展的内在动力。一些精明的商人,观察到广州市场暗藏的巨大商机,在一些商业十分繁华、环境相对优雅、地理位置较为显要的地带,建造高大宽敞的茶楼。这种茶楼,初期为佛山七堡乡人投资所建,如在光绪年间著名的金(华)、利(南)、其(昌)、祥(珍)等四大著名茶楼,均因七堡乡人的经营而出名。茶楼与一般茶居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规模远大于茶居,楼高一般在三层以上,并广开窗户,座位舒适、环境清雅、食品精美、茶香飘逸,价格较为适中,一般工商人士能够接受。他们在劳作之余,邀朋呼友,登高望远,心旷神怡。在此处订一雅座,可以谈故论今,纵论天下大事,可以随意笑谈,聊叙友情,可以交流信息,洽谈商贸。茶楼的发展过程,是晚清社会生活的集中体现,城市市民的业余生活,可以在此观其概貌,休闲消费的变化也由此可寻。
买货手、调茶师和糕点师
茶楼以茶作为谋生的手段,自然非常重视茶叶这一基本原料的购买、加工和销售。进货作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