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6:5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20:26
立体主义艺术,1908年,在巴黎秋季沙龙的展会上,马蒂斯在看到毕加索和布拉克那些风格新颖独特的作品时,不禁惊呼:“这些不过是立方体罢了!”同年,评论家沃塞尔在《吉尔·布拉斯》杂志上引用了马蒂斯的说法,对布拉克在卡思维勒画廊的作品进行评论:“布拉克将一切都简化成了立方体。”他首度采用了“立体主义”这个术语。后来,“立体主义”这一名称便被普遍使用,用来指称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与画派。
立体主义在西方现代艺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其艺术追求与塞尚的艺术观密切相关。立体派画家曾说:“谁理解塞尚谁就理解立体主义。”立体派画家受到塞尚以圆柱体、球体和圆锥体处理自然的启示,致力于在画作中展现结构之美。他们努力削减作品的描述性和表现性成分,追求几何化倾向的画面结构。尽管作品仍保留一定的具象性,但目标与客观再现大相径庭。他们从塞尚那里发展出一种“同时性视象”的绘画语言,将物体多个角度的不同视象融合在一幅形象上。例如毕加索的《亚维农的少女》将正面的面部特征与侧面的鼻子和眼睛结合在一起。
立体主义通常可分为两个阶段:1912年之前的分析立体主义,画家们继承塞尚对绘画结构的理性分析,试图通过空间与物象的分解与重构,构建绘画性空间及形体结构;1912年以后的综合立体主义,色彩在画作中扮演了更加强有力的角色,形体则更加支离破碎,呈现出更富装饰性的特点。画家们创新地使用拼贴手法,加强了画面的肌理变化,提出了现实与绘画何者更真实的问题。
立体主义虽为绘画风格,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亚维农的少女》是立体主义的开山之作,毕加索以这幅作品标志着个人艺术历程的重大转折,同时也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上的一次*性突破,引发了立体主义运动的诞生。
毕加索,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一生创作了数量惊人的作品,风格丰富多变,充满创造力。他以极大的同情心描绘穷人生活,作品充满悲剧性与孤独感,这一时期称为“蓝色时期”。毕加索在非洲原始雕刻和塞尚绘画的影响下转向新画风探索,创作了《亚维农的少女》,标志着立体主义的诞生。
这幅画是立体主义的代表作,左边三个*的形象被古典型人体的生硬变形,而右边两个*的粗犷、异常面容和体态则体现了原始艺术的野性特质。画中的形象被分解为带有角的几何块面,这些块面由于被衬上阴影而具有三度空间感,虽具有凹凸感,但并不十分深或高,使画面看起来像是浮雕图像。毕加索消除人物与背景间的距离,力求使画面的所有部分在一个平面上显示,通过将蓝色块面勾上白边,使它们向前凸现,从而克服蓝色在视觉上具有的后退效果。
《亚维农的少女》描绘了一个的绘画结构,不关注外在世界,而是关注其自身的形、色构成。它脱胎于塞尚描绘浴女的纪念碑式作品,以不同于自然秩序的秩序构建了一个纯绘画性的结构。毕加索的“分析立体主义”时期进一步显示了对于客观再现的忽视,物象被彻底分解,使观者难以理解。色彩在这里被降至最低程度,画面上仅有单调的黑、白、灰及棕色,画家关注的焦点是线与形的结构以及由这种结构发射出的张力。
在《卡思维勒像》中,毕加索以一种极端抽象变形的描绘方式,将分析立体主义的绘画语言应用于具体人物形象的塑造。为了画这幅画,毕加索让朋友卡思维勒先生摆好姿势,耐心地分解形体,以获得一种似乎由层层交迭的透明色块形成的画面结构。画中色彩仅有限于蓝色、赭色及灰紫色,色彩在这里只充当次要角色。
从1912年起,毕加索转向“综合立体主义”的绘画实验,开始使用拼贴手法进行创作。《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展示了这种新风格。在这幅画上,我们可分辨出基于现实物象的图形:一个瓶子、一只玻璃杯和一把小提琴,它们都是以剪贴的报纸表现的。毕加索关注的是基本形式的问题,但以全新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在综合立体主义的作品中,他不再以现实物象为起点进行分解,而是从基本原素出发,将基本的形状和块面转化为客观物象的图形。
这种拼贴的艺术语言是立体派绘画的主要标志。毕加索使用报纸、墙纸、木纹纸等材料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块面,这些块面既显示了画以外的那个世界,又以其有机的组合显示出画的自身世界的统一性和性。毕加索的画商及好友卡恩维勒评价他:“即使没有摆弄画笔的本领,他也能搞出绝佳的作品。”
毕加索对拼贴的看法是:“使用纸粘贴的目的是在于指出,不同的物质都可以引入构图,并且在画面上成为和自然相匹敌的现实。我们试图摆脱透视法,并且找到迷魂术。报纸的碎片从不用来表示报纸,我们用它来刻画一只瓶子、一把琴或者一张面孔。我们从不根据素材的字面意义使用它,而是脱离它的习惯背景,以便在本源视觉形象和它那新的最后定义之间引起冲突。”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选择表现现实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画中有丰富的象征性,但在普通现实主义作品中难以找到。毕加索解释了画中图像的象征含义,称公牛象征*,受伤的马象征受难的西班牙,闪亮的灯火象征光明与希望。画中也有许多现实情景的描绘,如怀抱死去婴儿哭泣的母亲、手握鲜花与断剑张臂倒地的士兵等,这些都是轰炸中受难者的写照。
在《格尔尼卡》中,毕加索吸收了传统绘画因素,如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形象源自哀悼*的圣母像传统,手持油灯的女人与自由女神像造型相似,高举双手仰天惊呼的形象与戈雅画中爱国者就义的身姿有相似之处,俯身奔逃的女子形象与某些战争画中的形象有姻亲关系。这表明毕加索不仅是一位富于叛逆精神的创新者,也是一位尊崇和精通传统的艺术家。
乍看之下,《格尔尼卡》的形象组织和构图安排显得随意,给人一种杂乱之感,这似乎与轰炸中居民四散奔逃、惊恐万状的混乱气氛相吻合。然而,细察此画,发现画面正*不同亮色图像互相交叠,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的中轴将整幅长条形画面均分为两个正方形,画面左右两端的图像相互平衡。这种金字塔式的构图与达芬奇的构图有相似之处。全画从左至右可分四段,每段都有突出显示的元素,如公牛、受伤的马、手持灯火的“自由女神”形象和双臂伸向天空的惊恐男子形象。毕加索通过精心组织的构图,将充满动感与刺激的夸张变形的形象统一有序地表现出来。
在《埃斯塔克的房子》中,布拉克以其简洁、单纯、严谨的画风,展现了立体主义的特点。尽管布拉克的作品多数为静物画和风景画,但他的艺术追求和创新对立体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