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6:4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7 12:36
如何准确理解一个概念?
最近暑假,都是新课,所以遇到很多脑大洞开的问题,算是又刷新了我的认知。
很多同学上高中时的第一个瓶颈是,不知道这个新名词是啥意思❔(黑人问号)
譬如:子集。
对于能准确复述出子集定义的同学,泥垢了,我知道你会,然而,对于不能用定义法去阐述一个名词意义的同学,你再一遍又一遍去重复定义,是徒劳,徒劳,徒劳的。
此时,不要纠缠于定义的解析,(类似,什么是儒家,人需为儒这种扯淡的事千万别),而是要,举例!感叹号❕举例举例举例!
越多越好,越丰富越好,越直接越好,越形象越好,譬如子集,先画venn图,再举有限数集,先画数轴,再举区间,当确定他们能够迅速的从维恩图从有限集从数轴上找出子集时,再举反例,举那些不成立为子集的集合,让他们不仅仅知道什么是对的,而且什么样的,是错的。
当然,举例,永远无法穷尽,无法代替定义去完美的严谨表达一个概念的定义,但是,它能帮助你去迅速感知这个概念在具体情况中的样子,在理性不发达的情况下,感性也是不可或缺的通往7真理的途径。
其次,类比,如果能够准确用类比对新概念进行迁移,通过他已有的具有类似关系或特征的概念,来帮助他对新概念的接纳(对,仅仅就是让其接纳,让其认为我已经懂得这个新东西了,就好),也是一个在情绪上消除对新事物的抵触情绪的一个好方法,当然,任何类比都有漏洞,但就目的而言,类比,绝对是你最好的选择。
所以,当你不明白一个东东的时候,先去举例,先去他具体的使用环境中去感受它,习惯它,通过不断的“见面”,你终有自己的理解,不一定准确,但恐怕比单纯拗口的定义更能帮到你,所以,当你不理解时,请不要纠缠在那些文字与符号之中了,通过实例去认知,才适合感性的你。
当然,举例无法代替定义,举例也不是一个逻辑的论证过程,举例并不能证实,但举反例却可以证伪。譬如有人说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总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在同一直线上。你若去举例,发现无论平面斜面传送带,确实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放向,要么一致,要么相反,所以就判定为对了么?
非也,恰恰因为你的举例,物体都是直线运动,才造成这种说法成立了错觉。如果你举例到圆周运动,就会发现,在很多圆周运动中,摩擦力就并不在速度的反方向上了,甚至可能与速度垂直。
所以在此强调,举例只是为了加深理解,使学习者对所学概念有一个具体的形象可以供他去操作,但绝对替代不了定义的严谨性和完整性,因为栗子所能触碰到的,通常是满足定义下的事物的某些属性,所以如果举例不精准和全面,学习者的理解也会出现偏差,也就存在栗子举的好不好了。通过一系列的好例子,去*近概念定义的完整范围,以助其全面理解。
抽象的,变具体,复杂的,变简单,
如果有一天,做到这些的人,是你,
多么希望有一天,做到这些的,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