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15:54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22:34
各位的回答我认为还是不太全面
始皇帝身处乱世,扫平六国,北逐匈奴,南定百越,而尚能选材用能,虽说法制过于苛刻但是仍不至于亡国。太子扶苏本是合法继承人,始皇帝遣其随蒙恬戍北,带兵在外,本意在于北拒匈奴,南平内乱,然而扶苏性格仁慈孝顺,蒙恬性刚而不阿,故使二世及赵高李斯等把持大权。秦朝的灭亡并不能说是制度的错误,而是使用制度的人的错误。
胡亥将法家的刑罚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上李斯的建议,大量启用刀笔之吏,疏远股肱之臣,所以天下震动,陈涉首先发难,六国旧部再起于山东旧地。
西汉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主要归纳了一下几点:
1, 不可欺民
如同经典上写的,民的力量是伟大的,政权再怎么稳固,军队再如何强大,遇到天下万民皆倒戈相向的情况也会走向覆灭。对于这一点,汉朝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刑罚的级别,高祖入咸阳,谨约法三章,文帝废除酷刑,昭帝宣帝减免人口赋税,全部都是惠民。
2 储君教育
二世无知被赵高李斯操控,是一个重大转折点,倘若扶苏即位,蒙氏佐政,秦朝说不定真的会走上一条儒法结合的经典政治体系。所以,培养储君成为了一个刻不容缓的大任。贾谊上书曰:太子乃生,固举以礼,有司齐肃端冕,见之南郊,过阙则下,过庙则趋,故自为赤子而教固已行矣。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尚书》曰:‘一人有庆,兆民赖之。’都是类似的要旨。
3 儒法结合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论之曰:礼仪沦丧。其实然也。秦荡平六国一统天下,试以法家治天下,然而天下不平。汉朝时期,人们同样意识到,用儒家的礼义来约束人们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法家也是必须的。当然汉朝也是分时期的有所偏重的,文景之时,注重儒法礼义,刑不上卿大夫;汉武帝时期注重刀笔之吏,大兴巫蛊之祸,昭帝宣帝进一步结合了礼义与法制,成为后世治国的范本。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22:29
因为汉朝是儒家治国,而秦朝是法家治国,思想不同,而道不同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22:30
其实在汉景帝之前,汉朝时沿袭秦法,以法家思想治国的。武帝应讨伐匈奴,认为法家思想过于局限,而重用一批儒家思想的学者为官,其中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深的武帝之意,所以为了找出法家思想不在适合汉家王朝的统治,于是乎就把秦王朝的灭亡归咎于以法制国。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22:35
汉朝推翻了秦朝,自然要百般诋毁秦朝。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手段而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0 22:35
焚书坑儒手段确实让秦王朝陷于崩溃边缘,我想汉学者将之与秦王朝的短命联系是为宣传儒学思想的需要,另一方面算是想让汉朝统治者支持儒学发展而对秦朝覆灭作出的总结,使之远离法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