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5:0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3:30
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同时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影像学分型。
结果 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片中,33例为一侧A1优势;对照组中有24例为一侧A1优势。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前交通动脉瘤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男:女=1.4:1。年龄最大66岁,年龄最小26岁,平均47岁。选取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76例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46例,平均5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摄正、侧、斜位片,若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加摄旋转位片、汤氏位片等。
二、“大脑前动脉A1优势”判定方法
依据脑血管造影片,当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较对侧A1段增粗,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同时显影。对侧颈内动脉造影时A1段纤细、狭窄或闭塞。我们称该侧大脑前动脉A1优势。
三、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
根据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侧位像,以前交通动脉的投影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与水平线平行,纵轴与横轴垂直,将前交通动脉周围划分为四个区域,将前交通动脉瘤按照瘤体所在区域分为四型,即:前上型、前下型、后上型、后下型。侧位影像不佳者,结合斜位片参考。另将梭形动脉瘤和分叶状动脉瘤分为复杂型。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4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囊状动脉瘤37例,梭形动脉瘤1例,分叶状动脉瘤2例。瘤体最大直径5mm 10例,5-15mm 27例,15-25mm 2例,25mm 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见图1-4):左侧A1优势28例(70),其中左侧A1直径大于右侧A1直径15例,右侧A1未显影13例;
右侧A1优势5例(12.5),其中右侧A1直径大于左侧A1直径4例,左侧A1未显影1例;双侧A1基本对称7例(17.5)。有2例多发性动脉瘤,均为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非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的比较
40例前交通动脉瘤组中一侧A1优势33例(占82.5),双侧A1基本对称7例;76例非前交通动脉瘤对照组中,一侧A1优势24例(占31.6),双侧A1基本对称5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者明显高于非前交通动脉瘤。
三、40例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结果
前上型17例(42.5);前下型11例(27.5);后上型5例(12.5);后下型4例(10);复杂型3例(7.5)。
讨 论
一、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变异与脑血管造影特征
通常以前交通动脉为中心,包括大脑前动脉A1段、A2段和Heubner回返动脉,统称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此区域血管变异较多,以A1段发育异常最为常见,出现率占10,多见于右侧A1段发育异常。“大脑前动脉A1优势”是脑血管造影的一个征象,它表明因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闭塞、缺如、纤细等复杂情况所引起的血流障碍,而导致另一侧A1段血流代偿增加,这一征象的形成与A1段发育异常有关。
因此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时以左侧A1优势多见,前交通动脉瘤也以左侧为多。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一侧A1优势33例,其中左侧A1优势28例,右侧A1优势5例。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A1优势的关系
前交通动脉瘤常伴有一侧A1段发育异常。Kirgis[3]报道前交通动脉瘤26例中就有15例A1优势。国内黄永火报道55例前交通动脉瘤中A1优势者34例。本组前交通动脉瘤和对照组中,A1优势者各为33例(82.5)和24例(31.6)。前交通动脉瘤组A1优势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一侧A1段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局部血管解剖学变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即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血流者,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可能性较大。“大脑前动脉A1优势”这一脑血管造影征象,有作者[7][8]将其称为“三分叉动脉征”或“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且认为造影发现这一征象者,即使无珠网膜下腔出血,也应随访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动脉瘤。
三、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
由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变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瘤蒂的部位、动脉瘤的形态和指向差异较大。动脉瘤蒂可位于前交通动脉的上、下、前、后各个方位上,通常发生在血管分叉部,与优势血流的轴向相一致。由于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壁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瘤体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
Yasargil报道375例前交通动脉瘤,根据术中瘤体指向分为向前、向上、向后、向下、复杂指向五型。他在分析不同指向的动脉瘤手术技巧和手术结果时指出,分离动脉瘤前必须考虑瘤体的指向,分离的过程随动脉瘤指向不同而异,同时他认为动脉瘤的指向对手术效果有影响。国内刘相轸、戴钦舜等报道36例前交通动脉瘤;
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动脉瘤的指向进行分类,通过前交通动脉,划出与前颅凹底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将前交通动脉区用时针划分为3个区域,将瘤体指向12点-5点区域内的动脉瘤,称为向前发育型,18例,占50;5点-9点为向下发育型,14例,占39;9点-12点为向后发育型,4例,占11。他们认为瘤体指向下方和前方的病例,翼点入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瘤体指向后方的病例,部分是高位动脉瘤,纵裂入路优于翼点入路。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前下型,动脉瘤向前下方生长,压迫视神经,手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视神经及其供血动脉。此型动脉瘤翼点入路时较易暴露,手术效果好;前上型,翼点入路时,对动脉瘤的暴露不够理想,有时需切除小部分额叶直回来暴露动脉瘤,对侧A2段暴露欠佳,且易损伤对侧的Heubner动脉,并且可能于夹闭动脉瘤后造成对侧A2段的狭窄。
此型动脉瘤经纵裂入路时,较易暴露双侧A2段,便于分离夹闭动脉瘤颈;后上型,动脉瘤向后生长,与下丘脑、胼胝体嘴部毗邻,分离较困难,如损伤下丘脑及胼胝体会有并发症出现,严重者会导致昏迷、电解质紊乱,有生命危险;后下型,瘤体向后下发展,指向下丘脑和终板,手术风险大,易损伤下丘脑的穿支血管,并发症较多;复杂型,瘤体较大指向不同方向,手术较困难,有时需要多枚动脉瘤夹夹闭。
本组病例中后上型、后下型和复杂型例数较少。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分型,有时瘤体的指向复杂,并不完全规范于上述分型,而是介于两种分型之间。手术选择翼点入路或纵裂入路,尚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有关。总之,术前仔细阅片,对动脉瘤进行分型,明确瘤体指向及与周围血管等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手术操作和术中难点预测及意外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3:30
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同时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影像学分型。
结果 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片中,33例为一侧A1优势;对照组中有24例为一侧A1优势。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前交通动脉瘤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男:女=1.4:1。年龄最大66岁,年龄最小26岁,平均47岁。选取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76例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46例,平均5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摄正、侧、斜位片,若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加摄旋转位片、汤氏位片等。
二、“大脑前动脉A1优势”判定方法
依据脑血管造影片,当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较对侧A1段增粗,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同时显影。对侧颈内动脉造影时A1段纤细、狭窄或闭塞。我们称该侧大脑前动脉A1优势。
三、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
根据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侧位像,以前交通动脉的投影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与水平线平行,纵轴与横轴垂直,将前交通动脉周围划分为四个区域,将前交通动脉瘤按照瘤体所在区域分为四型,即:前上型、前下型、后上型、后下型。侧位影像不佳者,结合斜位片参考。另将梭形动脉瘤和分叶状动脉瘤分为复杂型。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4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囊状动脉瘤37例,梭形动脉瘤1例,分叶状动脉瘤2例。瘤体最大直径5mm 10例,5-15mm 27例,15-25mm 2例,25mm 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见图1-4):左侧A1优势28例(70),其中左侧A1直径大于右侧A1直径15例,右侧A1未显影13例;
右侧A1优势5例(12.5),其中右侧A1直径大于左侧A1直径4例,左侧A1未显影1例;双侧A1基本对称7例(17.5)。有2例多发性动脉瘤,均为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非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的比较
40例前交通动脉瘤组中一侧A1优势33例(占82.5),双侧A1基本对称7例;76例非前交通动脉瘤对照组中,一侧A1优势24例(占31.6),双侧A1基本对称5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者明显高于非前交通动脉瘤。
三、40例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结果
前上型17例(42.5);前下型11例(27.5);后上型5例(12.5);后下型4例(10);复杂型3例(7.5)。
讨 论
一、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变异与脑血管造影特征
通常以前交通动脉为中心,包括大脑前动脉A1段、A2段和Heubner回返动脉,统称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此区域血管变异较多,以A1段发育异常最为常见,出现率占10,多见于右侧A1段发育异常。“大脑前动脉A1优势”是脑血管造影的一个征象,它表明因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闭塞、缺如、纤细等复杂情况所引起的血流障碍,而导致另一侧A1段血流代偿增加,这一征象的形成与A1段发育异常有关。
因此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时以左侧A1优势多见,前交通动脉瘤也以左侧为多。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一侧A1优势33例,其中左侧A1优势28例,右侧A1优势5例。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A1优势的关系
前交通动脉瘤常伴有一侧A1段发育异常。Kirgis[3]报道前交通动脉瘤26例中就有15例A1优势。国内黄永火报道55例前交通动脉瘤中A1优势者34例。本组前交通动脉瘤和对照组中,A1优势者各为33例(82.5)和24例(31.6)。前交通动脉瘤组A1优势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一侧A1段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局部血管解剖学变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即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血流者,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可能性较大。“大脑前动脉A1优势”这一脑血管造影征象,有作者[7][8]将其称为“三分叉动脉征”或“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且认为造影发现这一征象者,即使无珠网膜下腔出血,也应随访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动脉瘤。
三、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
由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变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瘤蒂的部位、动脉瘤的形态和指向差异较大。动脉瘤蒂可位于前交通动脉的上、下、前、后各个方位上,通常发生在血管分叉部,与优势血流的轴向相一致。由于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壁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瘤体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
Yasargil报道375例前交通动脉瘤,根据术中瘤体指向分为向前、向上、向后、向下、复杂指向五型。他在分析不同指向的动脉瘤手术技巧和手术结果时指出,分离动脉瘤前必须考虑瘤体的指向,分离的过程随动脉瘤指向不同而异,同时他认为动脉瘤的指向对手术效果有影响。国内刘相轸、戴钦舜等报道36例前交通动脉瘤;
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动脉瘤的指向进行分类,通过前交通动脉,划出与前颅凹底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将前交通动脉区用时针划分为3个区域,将瘤体指向12点-5点区域内的动脉瘤,称为向前发育型,18例,占50;5点-9点为向下发育型,14例,占39;9点-12点为向后发育型,4例,占11。他们认为瘤体指向下方和前方的病例,翼点入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瘤体指向后方的病例,部分是高位动脉瘤,纵裂入路优于翼点入路。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前下型,动脉瘤向前下方生长,压迫视神经,手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视神经及其供血动脉。此型动脉瘤翼点入路时较易暴露,手术效果好;前上型,翼点入路时,对动脉瘤的暴露不够理想,有时需切除小部分额叶直回来暴露动脉瘤,对侧A2段暴露欠佳,且易损伤对侧的Heubner动脉,并且可能于夹闭动脉瘤后造成对侧A2段的狭窄。
此型动脉瘤经纵裂入路时,较易暴露双侧A2段,便于分离夹闭动脉瘤颈;后上型,动脉瘤向后生长,与下丘脑、胼胝体嘴部毗邻,分离较困难,如损伤下丘脑及胼胝体会有并发症出现,严重者会导致昏迷、电解质紊乱,有生命危险;后下型,瘤体向后下发展,指向下丘脑和终板,手术风险大,易损伤下丘脑的穿支血管,并发症较多;复杂型,瘤体较大指向不同方向,手术较困难,有时需要多枚动脉瘤夹夹闭。
本组病例中后上型、后下型和复杂型例数较少。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分型,有时瘤体的指向复杂,并不完全规范于上述分型,而是介于两种分型之间。手术选择翼点入路或纵裂入路,尚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有关。总之,术前仔细阅片,对动脉瘤进行分型,明确瘤体指向及与周围血管等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手术操作和术中难点预测及意外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3:30
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同时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影像学分型。
结果 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片中,33例为一侧A1优势;对照组中有24例为一侧A1优势。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前交通动脉瘤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男:女=1.4:1。年龄最大66岁,年龄最小26岁,平均47岁。选取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76例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46例,平均5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摄正、侧、斜位片,若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加摄旋转位片、汤氏位片等。
二、“大脑前动脉A1优势”判定方法
依据脑血管造影片,当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较对侧A1段增粗,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同时显影。对侧颈内动脉造影时A1段纤细、狭窄或闭塞。我们称该侧大脑前动脉A1优势。
三、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
根据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侧位像,以前交通动脉的投影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与水平线平行,纵轴与横轴垂直,将前交通动脉周围划分为四个区域,将前交通动脉瘤按照瘤体所在区域分为四型,即:前上型、前下型、后上型、后下型。侧位影像不佳者,结合斜位片参考。另将梭形动脉瘤和分叶状动脉瘤分为复杂型。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4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囊状动脉瘤37例,梭形动脉瘤1例,分叶状动脉瘤2例。瘤体最大直径5mm 10例,5-15mm 27例,15-25mm 2例,25mm 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见图1-4):左侧A1优势28例(70),其中左侧A1直径大于右侧A1直径15例,右侧A1未显影13例;
右侧A1优势5例(12.5),其中右侧A1直径大于左侧A1直径4例,左侧A1未显影1例;双侧A1基本对称7例(17.5)。有2例多发性动脉瘤,均为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非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的比较
40例前交通动脉瘤组中一侧A1优势33例(占82.5),双侧A1基本对称7例;76例非前交通动脉瘤对照组中,一侧A1优势24例(占31.6),双侧A1基本对称5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者明显高于非前交通动脉瘤。
三、40例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结果
前上型17例(42.5);前下型11例(27.5);后上型5例(12.5);后下型4例(10);复杂型3例(7.5)。
讨 论
一、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变异与脑血管造影特征
通常以前交通动脉为中心,包括大脑前动脉A1段、A2段和Heubner回返动脉,统称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此区域血管变异较多,以A1段发育异常最为常见,出现率占10,多见于右侧A1段发育异常。“大脑前动脉A1优势”是脑血管造影的一个征象,它表明因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闭塞、缺如、纤细等复杂情况所引起的血流障碍,而导致另一侧A1段血流代偿增加,这一征象的形成与A1段发育异常有关。
因此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时以左侧A1优势多见,前交通动脉瘤也以左侧为多。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一侧A1优势33例,其中左侧A1优势28例,右侧A1优势5例。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A1优势的关系
前交通动脉瘤常伴有一侧A1段发育异常。Kirgis[3]报道前交通动脉瘤26例中就有15例A1优势。国内黄永火报道55例前交通动脉瘤中A1优势者34例。本组前交通动脉瘤和对照组中,A1优势者各为33例(82.5)和24例(31.6)。前交通动脉瘤组A1优势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一侧A1段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局部血管解剖学变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即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血流者,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可能性较大。“大脑前动脉A1优势”这一脑血管造影征象,有作者[7][8]将其称为“三分叉动脉征”或“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且认为造影发现这一征象者,即使无珠网膜下腔出血,也应随访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动脉瘤。
三、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
由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变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瘤蒂的部位、动脉瘤的形态和指向差异较大。动脉瘤蒂可位于前交通动脉的上、下、前、后各个方位上,通常发生在血管分叉部,与优势血流的轴向相一致。由于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壁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瘤体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
Yasargil报道375例前交通动脉瘤,根据术中瘤体指向分为向前、向上、向后、向下、复杂指向五型。他在分析不同指向的动脉瘤手术技巧和手术结果时指出,分离动脉瘤前必须考虑瘤体的指向,分离的过程随动脉瘤指向不同而异,同时他认为动脉瘤的指向对手术效果有影响。国内刘相轸、戴钦舜等报道36例前交通动脉瘤;
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动脉瘤的指向进行分类,通过前交通动脉,划出与前颅凹底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将前交通动脉区用时针划分为3个区域,将瘤体指向12点-5点区域内的动脉瘤,称为向前发育型,18例,占50;5点-9点为向下发育型,14例,占39;9点-12点为向后发育型,4例,占11。他们认为瘤体指向下方和前方的病例,翼点入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瘤体指向后方的病例,部分是高位动脉瘤,纵裂入路优于翼点入路。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前下型,动脉瘤向前下方生长,压迫视神经,手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视神经及其供血动脉。此型动脉瘤翼点入路时较易暴露,手术效果好;前上型,翼点入路时,对动脉瘤的暴露不够理想,有时需切除小部分额叶直回来暴露动脉瘤,对侧A2段暴露欠佳,且易损伤对侧的Heubner动脉,并且可能于夹闭动脉瘤后造成对侧A2段的狭窄。
此型动脉瘤经纵裂入路时,较易暴露双侧A2段,便于分离夹闭动脉瘤颈;后上型,动脉瘤向后生长,与下丘脑、胼胝体嘴部毗邻,分离较困难,如损伤下丘脑及胼胝体会有并发症出现,严重者会导致昏迷、电解质紊乱,有生命危险;后下型,瘤体向后下发展,指向下丘脑和终板,手术风险大,易损伤下丘脑的穿支血管,并发症较多;复杂型,瘤体较大指向不同方向,手术较困难,有时需要多枚动脉瘤夹夹闭。
本组病例中后上型、后下型和复杂型例数较少。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分型,有时瘤体的指向复杂,并不完全规范于上述分型,而是介于两种分型之间。手术选择翼点入路或纵裂入路,尚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有关。总之,术前仔细阅片,对动脉瘤进行分型,明确瘤体指向及与周围血管等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手术操作和术中难点预测及意外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3:30
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同时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影像学分型。
结果 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片中,33例为一侧A1优势;对照组中有24例为一侧A1优势。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前交通动脉瘤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男:女=1.4:1。年龄最大66岁,年龄最小26岁,平均47岁。选取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76例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46例,平均5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摄正、侧、斜位片,若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加摄旋转位片、汤氏位片等。
二、“大脑前动脉A1优势”判定方法
依据脑血管造影片,当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较对侧A1段增粗,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同时显影。对侧颈内动脉造影时A1段纤细、狭窄或闭塞。我们称该侧大脑前动脉A1优势。
三、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
根据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侧位像,以前交通动脉的投影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与水平线平行,纵轴与横轴垂直,将前交通动脉周围划分为四个区域,将前交通动脉瘤按照瘤体所在区域分为四型,即:前上型、前下型、后上型、后下型。侧位影像不佳者,结合斜位片参考。另将梭形动脉瘤和分叶状动脉瘤分为复杂型。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4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囊状动脉瘤37例,梭形动脉瘤1例,分叶状动脉瘤2例。瘤体最大直径5mm 10例,5-15mm 27例,15-25mm 2例,25mm 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见图1-4):左侧A1优势28例(70),其中左侧A1直径大于右侧A1直径15例,右侧A1未显影13例;
右侧A1优势5例(12.5),其中右侧A1直径大于左侧A1直径4例,左侧A1未显影1例;双侧A1基本对称7例(17.5)。有2例多发性动脉瘤,均为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非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的比较
40例前交通动脉瘤组中一侧A1优势33例(占82.5),双侧A1基本对称7例;76例非前交通动脉瘤对照组中,一侧A1优势24例(占31.6),双侧A1基本对称5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者明显高于非前交通动脉瘤。
三、40例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结果
前上型17例(42.5);前下型11例(27.5);后上型5例(12.5);后下型4例(10);复杂型3例(7.5)。
讨 论
一、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变异与脑血管造影特征
通常以前交通动脉为中心,包括大脑前动脉A1段、A2段和Heubner回返动脉,统称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此区域血管变异较多,以A1段发育异常最为常见,出现率占10,多见于右侧A1段发育异常。“大脑前动脉A1优势”是脑血管造影的一个征象,它表明因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闭塞、缺如、纤细等复杂情况所引起的血流障碍,而导致另一侧A1段血流代偿增加,这一征象的形成与A1段发育异常有关。
因此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时以左侧A1优势多见,前交通动脉瘤也以左侧为多。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一侧A1优势33例,其中左侧A1优势28例,右侧A1优势5例。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A1优势的关系
前交通动脉瘤常伴有一侧A1段发育异常。Kirgis[3]报道前交通动脉瘤26例中就有15例A1优势。国内黄永火报道55例前交通动脉瘤中A1优势者34例。本组前交通动脉瘤和对照组中,A1优势者各为33例(82.5)和24例(31.6)。前交通动脉瘤组A1优势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一侧A1段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局部血管解剖学变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即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血流者,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可能性较大。“大脑前动脉A1优势”这一脑血管造影征象,有作者[7][8]将其称为“三分叉动脉征”或“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且认为造影发现这一征象者,即使无珠网膜下腔出血,也应随访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动脉瘤。
三、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
由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变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瘤蒂的部位、动脉瘤的形态和指向差异较大。动脉瘤蒂可位于前交通动脉的上、下、前、后各个方位上,通常发生在血管分叉部,与优势血流的轴向相一致。由于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壁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瘤体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
Yasargil报道375例前交通动脉瘤,根据术中瘤体指向分为向前、向上、向后、向下、复杂指向五型。他在分析不同指向的动脉瘤手术技巧和手术结果时指出,分离动脉瘤前必须考虑瘤体的指向,分离的过程随动脉瘤指向不同而异,同时他认为动脉瘤的指向对手术效果有影响。国内刘相轸、戴钦舜等报道36例前交通动脉瘤;
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动脉瘤的指向进行分类,通过前交通动脉,划出与前颅凹底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将前交通动脉区用时针划分为3个区域,将瘤体指向12点-5点区域内的动脉瘤,称为向前发育型,18例,占50;5点-9点为向下发育型,14例,占39;9点-12点为向后发育型,4例,占11。他们认为瘤体指向下方和前方的病例,翼点入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瘤体指向后方的病例,部分是高位动脉瘤,纵裂入路优于翼点入路。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前下型,动脉瘤向前下方生长,压迫视神经,手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视神经及其供血动脉。此型动脉瘤翼点入路时较易暴露,手术效果好;前上型,翼点入路时,对动脉瘤的暴露不够理想,有时需切除小部分额叶直回来暴露动脉瘤,对侧A2段暴露欠佳,且易损伤对侧的Heubner动脉,并且可能于夹闭动脉瘤后造成对侧A2段的狭窄。
此型动脉瘤经纵裂入路时,较易暴露双侧A2段,便于分离夹闭动脉瘤颈;后上型,动脉瘤向后生长,与下丘脑、胼胝体嘴部毗邻,分离较困难,如损伤下丘脑及胼胝体会有并发症出现,严重者会导致昏迷、电解质紊乱,有生命危险;后下型,瘤体向后下发展,指向下丘脑和终板,手术风险大,易损伤下丘脑的穿支血管,并发症较多;复杂型,瘤体较大指向不同方向,手术较困难,有时需要多枚动脉瘤夹夹闭。
本组病例中后上型、后下型和复杂型例数较少。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分型,有时瘤体的指向复杂,并不完全规范于上述分型,而是介于两种分型之间。手术选择翼点入路或纵裂入路,尚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有关。总之,术前仔细阅片,对动脉瘤进行分型,明确瘤体指向及与周围血管等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手术操作和术中难点预测及意外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3:31
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同时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影像学分型。
结果 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片中,33例为一侧A1优势;对照组中有24例为一侧A1优势。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前交通动脉瘤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男:女=1.4:1。年龄最大66岁,年龄最小26岁,平均47岁。选取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76例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46例,平均5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摄正、侧、斜位片,若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加摄旋转位片、汤氏位片等。
二、“大脑前动脉A1优势”判定方法
依据脑血管造影片,当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较对侧A1段增粗,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同时显影。对侧颈内动脉造影时A1段纤细、狭窄或闭塞。我们称该侧大脑前动脉A1优势。
三、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
根据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侧位像,以前交通动脉的投影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与水平线平行,纵轴与横轴垂直,将前交通动脉周围划分为四个区域,将前交通动脉瘤按照瘤体所在区域分为四型,即:前上型、前下型、后上型、后下型。侧位影像不佳者,结合斜位片参考。另将梭形动脉瘤和分叶状动脉瘤分为复杂型。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4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囊状动脉瘤37例,梭形动脉瘤1例,分叶状动脉瘤2例。瘤体最大直径5mm 10例,5-15mm 27例,15-25mm 2例,25mm 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见图1-4):左侧A1优势28例(70),其中左侧A1直径大于右侧A1直径15例,右侧A1未显影13例;
右侧A1优势5例(12.5),其中右侧A1直径大于左侧A1直径4例,左侧A1未显影1例;双侧A1基本对称7例(17.5)。有2例多发性动脉瘤,均为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非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的比较
40例前交通动脉瘤组中一侧A1优势33例(占82.5),双侧A1基本对称7例;76例非前交通动脉瘤对照组中,一侧A1优势24例(占31.6),双侧A1基本对称5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者明显高于非前交通动脉瘤。
三、40例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结果
前上型17例(42.5);前下型11例(27.5);后上型5例(12.5);后下型4例(10);复杂型3例(7.5)。
讨 论
一、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变异与脑血管造影特征
通常以前交通动脉为中心,包括大脑前动脉A1段、A2段和Heubner回返动脉,统称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此区域血管变异较多,以A1段发育异常最为常见,出现率占10,多见于右侧A1段发育异常。“大脑前动脉A1优势”是脑血管造影的一个征象,它表明因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闭塞、缺如、纤细等复杂情况所引起的血流障碍,而导致另一侧A1段血流代偿增加,这一征象的形成与A1段发育异常有关。
因此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时以左侧A1优势多见,前交通动脉瘤也以左侧为多。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一侧A1优势33例,其中左侧A1优势28例,右侧A1优势5例。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A1优势的关系
前交通动脉瘤常伴有一侧A1段发育异常。Kirgis[3]报道前交通动脉瘤26例中就有15例A1优势。国内黄永火报道55例前交通动脉瘤中A1优势者34例。本组前交通动脉瘤和对照组中,A1优势者各为33例(82.5)和24例(31.6)。前交通动脉瘤组A1优势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一侧A1段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局部血管解剖学变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即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血流者,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可能性较大。“大脑前动脉A1优势”这一脑血管造影征象,有作者[7][8]将其称为“三分叉动脉征”或“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且认为造影发现这一征象者,即使无珠网膜下腔出血,也应随访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动脉瘤。
三、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
由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变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瘤蒂的部位、动脉瘤的形态和指向差异较大。动脉瘤蒂可位于前交通动脉的上、下、前、后各个方位上,通常发生在血管分叉部,与优势血流的轴向相一致。由于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壁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瘤体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
Yasargil报道375例前交通动脉瘤,根据术中瘤体指向分为向前、向上、向后、向下、复杂指向五型。他在分析不同指向的动脉瘤手术技巧和手术结果时指出,分离动脉瘤前必须考虑瘤体的指向,分离的过程随动脉瘤指向不同而异,同时他认为动脉瘤的指向对手术效果有影响。国内刘相轸、戴钦舜等报道36例前交通动脉瘤;
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动脉瘤的指向进行分类,通过前交通动脉,划出与前颅凹底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将前交通动脉区用时针划分为3个区域,将瘤体指向12点-5点区域内的动脉瘤,称为向前发育型,18例,占50;5点-9点为向下发育型,14例,占39;9点-12点为向后发育型,4例,占11。他们认为瘤体指向下方和前方的病例,翼点入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瘤体指向后方的病例,部分是高位动脉瘤,纵裂入路优于翼点入路。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前下型,动脉瘤向前下方生长,压迫视神经,手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视神经及其供血动脉。此型动脉瘤翼点入路时较易暴露,手术效果好;前上型,翼点入路时,对动脉瘤的暴露不够理想,有时需切除小部分额叶直回来暴露动脉瘤,对侧A2段暴露欠佳,且易损伤对侧的Heubner动脉,并且可能于夹闭动脉瘤后造成对侧A2段的狭窄。
此型动脉瘤经纵裂入路时,较易暴露双侧A2段,便于分离夹闭动脉瘤颈;后上型,动脉瘤向后生长,与下丘脑、胼胝体嘴部毗邻,分离较困难,如损伤下丘脑及胼胝体会有并发症出现,严重者会导致昏迷、电解质紊乱,有生命危险;后下型,瘤体向后下发展,指向下丘脑和终板,手术风险大,易损伤下丘脑的穿支血管,并发症较多;复杂型,瘤体较大指向不同方向,手术较困难,有时需要多枚动脉瘤夹夹闭。
本组病例中后上型、后下型和复杂型例数较少。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分型,有时瘤体的指向复杂,并不完全规范于上述分型,而是介于两种分型之间。手术选择翼点入路或纵裂入路,尚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有关。总之,术前仔细阅片,对动脉瘤进行分型,明确瘤体指向及与周围血管等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手术操作和术中难点预测及意外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4 13:31
分析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总结我科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前交通动脉瘤40例脑血管造影影像学资料,选取76例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的脑血管造影作为对照;同时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影像学分型。
结果 40例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片中,33例为一侧A1优势;对照组中有24例为一侧A1优势。结论 大脑前动脉一侧A1优势与前交通动脉瘤有密切的关系,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前交通动脉瘤40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男:女=1.4:1。年龄最大66岁,年龄最小26岁,平均47岁。选取其它颅内动脉瘤(非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76例为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46例,平均50岁。所有病例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经右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造影,摄正、侧、斜位片,若动脉瘤与周围血管关系不清加摄旋转位片、汤氏位片等。
二、“大脑前动脉A1优势”判定方法
依据脑血管造影片,当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直径较对侧A1段增粗,该侧颈内动脉造影时,双侧大脑前动脉A2段同时显影。对侧颈内动脉造影时A1段纤细、狭窄或闭塞。我们称该侧大脑前动脉A1优势。
三、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
根据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侧位像,以前交通动脉的投影点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与水平线平行,纵轴与横轴垂直,将前交通动脉周围划分为四个区域,将前交通动脉瘤按照瘤体所在区域分为四型,即:前上型、前下型、后上型、后下型。侧位影像不佳者,结合斜位片参考。另将梭形动脉瘤和分叶状动脉瘤分为复杂型。
四、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一、40例前交通动脉瘤的影像学特征
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囊状动脉瘤37例,梭形动脉瘤1例,分叶状动脉瘤2例。瘤体最大直径5mm 10例,5-15mm 27例,15-25mm 2例,25mm 1例。脑血管造影显示(见图1-4):左侧A1优势28例(70),其中左侧A1直径大于右侧A1直径15例,右侧A1未显影13例;
右侧A1优势5例(12.5),其中右侧A1直径大于左侧A1直径4例,左侧A1未显影1例;双侧A1基本对称7例(17.5)。有2例多发性动脉瘤,均为右侧颈内动脉造影显示前交通动脉瘤及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叉处动脉瘤。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非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的比较
40例前交通动脉瘤组中一侧A1优势33例(占82.5),双侧A1基本对称7例;76例非前交通动脉瘤对照组中,一侧A1优势24例(占31.6),双侧A1基本对称52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前交通动脉瘤一侧A1优势者明显高于非前交通动脉瘤。
三、40例前交通动脉瘤影像学分型结果
前上型17例(42.5);前下型11例(27.5);后上型5例(12.5);后下型4例(10);复杂型3例(7.5)。
讨 论
一、 前交通动脉复合体解剖变异与脑血管造影特征
通常以前交通动脉为中心,包括大脑前动脉A1段、A2段和Heubner回返动脉,统称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此区域血管变异较多,以A1段发育异常最为常见,出现率占10,多见于右侧A1段发育异常。“大脑前动脉A1优势”是脑血管造影的一个征象,它表明因一侧大脑前动脉A1段血管闭塞、缺如、纤细等复杂情况所引起的血流障碍,而导致另一侧A1段血流代偿增加,这一征象的形成与A1段发育异常有关。
因此前交通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时以左侧A1优势多见,前交通动脉瘤也以左侧为多。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一侧A1优势33例,其中左侧A1优势28例,右侧A1优势5例。
二、前交通动脉瘤与A1优势的关系
前交通动脉瘤常伴有一侧A1段发育异常。Kirgis[3]报道前交通动脉瘤26例中就有15例A1优势。国内黄永火报道55例前交通动脉瘤中A1优势者34例。本组前交通动脉瘤和对照组中,A1优势者各为33例(82.5)和24例(31.6)。前交通动脉瘤组A1优势者明显多于对照组。一侧A1段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局部血管解剖学变异及血流动力学变化与前交通动脉瘤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
即大脑前动脉A1段优势血流者,发生前交通动脉瘤的可能性较大。“大脑前动脉A1优势”这一脑血管造影征象,有作者[7][8]将其称为“三分叉动脉征”或“易形成前交通动脉瘤的血管模式”,且认为造影发现这一征象者,即使无珠网膜下腔出血,也应随访观察,以便早期发现动脉瘤。
三、前交通动脉瘤的分型
由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变异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动脉瘤蒂的部位、动脉瘤的形态和指向差异较大。动脉瘤蒂可位于前交通动脉的上、下、前、后各个方位上,通常发生在血管分叉部,与优势血流的轴向相一致。由于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壁薄弱等因素的影响,瘤体可以指向不同的方向。
Yasargil报道375例前交通动脉瘤,根据术中瘤体指向分为向前、向上、向后、向下、复杂指向五型。他在分析不同指向的动脉瘤手术技巧和手术结果时指出,分离动脉瘤前必须考虑瘤体的指向,分离的过程随动脉瘤指向不同而异,同时他认为动脉瘤的指向对手术效果有影响。国内刘相轸、戴钦舜等报道36例前交通动脉瘤;
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动脉瘤的指向进行分类,通过前交通动脉,划出与前颅凹底的平行线和垂直线,将前交通动脉区用时针划分为3个区域,将瘤体指向12点-5点区域内的动脉瘤,称为向前发育型,18例,占50;5点-9点为向下发育型,14例,占39;9点-12点为向后发育型,4例,占11。他们认为瘤体指向下方和前方的病例,翼点入路是首选的手术方法。
瘤体指向后方的病例,部分是高位动脉瘤,纵裂入路优于翼点入路。本组40例前交通动脉瘤中,前下型,动脉瘤向前下方生长,压迫视神经,手术时应注意勿损伤视神经及其供血动脉。此型动脉瘤翼点入路时较易暴露,手术效果好;前上型,翼点入路时,对动脉瘤的暴露不够理想,有时需切除小部分额叶直回来暴露动脉瘤,对侧A2段暴露欠佳,且易损伤对侧的Heubner动脉,并且可能于夹闭动脉瘤后造成对侧A2段的狭窄。
此型动脉瘤经纵裂入路时,较易暴露双侧A2段,便于分离夹闭动脉瘤颈;后上型,动脉瘤向后生长,与下丘脑、胼胝体嘴部毗邻,分离较困难,如损伤下丘脑及胼胝体会有并发症出现,严重者会导致昏迷、电解质紊乱,有生命危险;后下型,瘤体向后下发展,指向下丘脑和终板,手术风险大,易损伤下丘脑的穿支血管,并发症较多;复杂型,瘤体较大指向不同方向,手术较困难,有时需要多枚动脉瘤夹夹闭。
本组病例中后上型、后下型和复杂型例数较少。根据脑血管造影侧位像对前交通动脉瘤进行分型,有时瘤体的指向复杂,并不完全规范于上述分型,而是介于两种分型之间。手术选择翼点入路或纵裂入路,尚与术者的经验和习惯有关。总之,术前仔细阅片,对动脉瘤进行分型,明确瘤体指向及与周围血管等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手术操作和术中难点预测及意外估计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