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4: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0:12
古代妇女行礼方式与男子存在差异,尤其在唐宋时期,民间白话小说有相关记载,妇女相见行礼通常口称“万福”。这种礼节要求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作鞠躬的姿势。这种礼在京津地区,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存在,多用于年节、祝寿等庄重场合。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提到,古代女子也行作揖礼,即“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
然而,根据唐宋以后的白话小说,并没有支持段玉裁的说法。以宋代小说《错斩崔宁》为例,男女相见,男方“深深作揖”,女方则“还了万福”。这表明,当时男女已经各行其礼。
古代是男权社会,关于作揖礼的古画、古文字等,几乎都是关于男性的,如唐代吴道子画的孔子像,为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在讲究男女有别、阴阳和合的时代,段玉裁这段话把女士作揖中左右手的顺序描述成与男士正相反,这是合情合理的。
不过,到了现代,提倡男女平等,女性的社会交际比过去频繁得多,且存在大量两性之间的往来。此时,为女士专门设计一种礼仪,意义不大。因此,为了更方便地在现代适用作揖礼,无论男女,一律采用传统中最常见的左外右内,是可以接受的。
作揖(zuò yī),中国人见面时的一种行礼形式,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有更卫生、优美、自主、有文化底蕴的特点。然而,像作揖这样优美的见面行礼方式却渐渐地被中国人所摒弃甚至遗忘,不能不说这是中国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