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5:1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31 14:23
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是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延缓疾病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寿命。
抗病毒治疗适用于HBeAg阳性的患者,HBV-DNA水平高于105拷贝/ml(20000IU/ml),或者HBeAg阴性患者HBV-DNA高于104拷贝/ml(2000IU/ml),同时ALT超过正常上限。对于ALT正常但肝组织显示炎症严重或纤维化,即使ALT正常也可能考虑抗病毒治疗。治疗前需排除非病毒因素导致的ALT升高。
IFNα治疗,如普通IFNα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已被用于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显示,IFN治疗能改善血清学转换率和疾病进展。IFN疗效受患者基线状况影响,如高ALT、低病毒载量、女性、病程短等因素。IFN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包括生物化学指标、病毒标志物等,并应对不良反应如流感样症状、血细胞减少和精神异常进行处理。
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等,具有高效抑制病毒复制的能力,且不良反应较少。治疗前需评估相关指标,治疗过程中定期监测,根据病毒学应答情况优化治疗。对于某些患者,如妊娠、精神病史等,核苷(酸)类药物可能作为禁忌。
除了抗病毒和免疫调节治疗,中药及中药制剂也有助于保肝和改善症状,但需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应用,我国乙肝病毒感染率逐年下降,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仅为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