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5:0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天前
北宋徽宗赵佶在1127年国破被掳,途经北方五国城时,见杏花盛开,触景生情,写下《燕山亭》一词,以杏花的盛衰寄托故国沦亡的哀思。上片对杏花的描绘细腻工致,将花瓣比喻为冰绸裁剪,花色如胭脂晕染,形象生动地展现杏花的娇艳。"新样靓妆"更是比拟杏花为天宫仙女,其美艳令仙女自惭形秽,随后笔触陡转,描绘杏花易凋零的凄凉命运,寓示自身遭遇的悲惨。
下片词人感叹杏花凋零的同时,自身离恨油然而生。双燕不解人语,皇宫遥不可及,流离失所的他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而梦中的故国又遥不可及,令人心碎。词中通过杏花的凋零象征江山的沦陷,以归梦难成表达复国无望的绝望,情感深沉哀婉,体现出作者对故国的深深怀念和对自己命运的反思。
赵佶的艺术才华在这首词中得到体现,尤其是他对杏花的描绘,如同工笔画般细致入微。整首词以花喻人,情感转折丰富,哀而不伤,展现出一个亡国之君的悲凉与无奈。唐圭璋评价此词以“真”字为骨,情感真挚,字字泣血,是徽宗赵佶在国破家亡中流露出的深深哀痛。
燕山亭·北行见杏花 此词是宋徽宗赵佶于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时途中所写,是作者身世、遭遇的悲惨写照。全词通过写杏花的凋零,借以哀伤自己悲苦无告、横遭摧残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