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5:10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6 02:10
毛家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由毛姓家族创建,位于寻山事处范围内。后席姓家族迁入,因地处寻山后古城之北,村名改为城后席家,后简化为城后。此村共有345户。
前虎口村始建于明崇祯年间,因位于虎口岭前而得名,至今已有190户。
后虎口村同样建于明崇祯年间,位于虎口岭后,故名后虎口。目前有63户。
西迎驾山村在明正统年间创建,因村处山区,并且曾有文武在此落驾,故名迎驾山。后来村东又建一村,此村改名为西迎驾山。目前有107户。
东迎驾山村始建于明天启年间,因村处迎驾山村东而得名。现有59户。
莱沟庄村创建于清康熙年间,因村处沟夼草莱丛生之地而得名,共有85户。
石猴子村创建于清康熙年间,因为村东北有一石硼,形似猴子,故名石猴子。目前有217户。
夼子河村在明成化年间建立,因村处桑沟河西岸夼地而得名,有227户。
清河村在明成化年间创建,因村处桑沟河下游而得名。1981年更名清河,现有280户。
北吴家村在明嘉靖年间由吴姓家族建立,后于1981年更名北吴家,有278户。
牛口石村在明成化年间建立,因村南有一石硼,形似卧牛,口舌清晰可辨,故名牛口石。有240户。
西龙家村在明万历年间由龙姓家族建立,因位于祖籍之西而得名。目前有801户。
马家庄在清顺治年间由黄、马两姓先后各建一村,分别为小黄庄、马家庄。后两村合并,称为马家庄,现有230户。
大水河村在清康熙年间建立,因村东北有座石山,形似楼房,故名东楼。后为纪念祖籍大水泊,更名大水河,有25户。
黄家庄村在清康熙年间由黄姓家族建立,因村处沟夼草莱丛生之地而得名,现有47户。
福台山村在清雍正年间建立,因村处福台山前而得名,有74户。
亮甲沟村在明洪武年间建立,因村处晾甲沟而得名,后演变为亮甲沟,目前有265户。
小桥村在明万历年间由乔姓家族建立,名为小乔。后演变为小桥,有69户。
东龙家村在明永乐年间由曲姓家族建立,名为曲家屯。后龙姓迁入更名龙家。龙姓在村西又建一村,此村遂更名东龙家,现有1户。
青安屯村在清康熙年间建立,因村处福台山前而得名,有449户。
冷家村在明崇祯年间由冷姓家族建立,因村处福台山前而得名,目前有204户。
西高家村在清乾隆年间由高姓家族建立,名为高家。1981年更名西高家,现有111户。
赵家村在明万历年间由赵姓家族建立,因村处福台山前而得名,现有167户。
黄家楼村在清雍正年间建立,因黄姓家族徙至河西岸建立,后迁至高岗,更名黄家楼,有60户。
大黄家村在明崇祯年间由黄姓家族建立,因村位于黄家村东,故称大黄家,有143户。
小黄家村在清康熙年间由黄姓家族建立,因村位于黄家村东,故称为小黄家,有160户。
东北山村在明嘉靖年间由李姓家族徙此建立,名为山上李家。后又有李姓迁此,在其西建村,1940年两村合并,名为北山村。1947年又分为两村,此村以方位改称东北山,有108户。
西北山村在清康熙年间由李姓家族迁至山上李家西建立,名为北山李家。1940年两村合并,1947年又分为两村,此村以方位改称西北山,有93户。
竹村在明成化年间建立,因村临一片竹林而得名,有360户。
褚家村在清康熙年间由褚姓家族建立,因村处福台山前而得名,有115户。
墩西张家在明万历年间由邓姓家族建立,名为邓家。清顺治年间,张姓迁此建村,名为墩西张家。后两村并一,简称张家。1981年复名墩西张家,有284户。
南逍遥山村在1980年因修水库,从逍遥山村迁出部分居民,在逍遥山南麓建立此村,名为南逍遥山,有248户。
寻山所在明洪武年间设立,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裁所为村,以所名为村,有431户。
瓦房村在清乾隆年间建立,因村临旧瓦房而得名,1981年更名瓦房,有93户。
金家庄村在清乾隆年间建立,因村处金登子沟西北角而得名金角庄,后演变为金家庄,有53户。
菜园村在明嘉靖年间由黄姓家族迁此定居,以开园种菜为业而得名,有262户。
万石?村在清顺治年间建立,因村处石硼较多之高?而得名,有92户。
卢家村在明正德年间由卢姓家族建立,因东西各有一山峰而得名团峰村,后以姓氏更名卢家,有242户。
嘉鱼旺村在明万历年间建立,因村处海滨盛产嘉吉鱼而得名,有263户。
罗山寨村在明建文年间建立,因村临罗山寨而得名,有104户。
樊家庄在明崇祯年间由樊姓家族建立,因村处福台山前而得名,有328户。
青鱼滩村在明隆庆年间建立,因村临青鱼滩而得名,有511户。
蔡家庄在明万历年间建立,因此处原系蔡姓的田庄而得名蔡家庄,有284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