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4:5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7:03
如何能搞好电视戏曲曲艺类节目呢?
首先,作为一个电视人要热爱这份工作,需要有一份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离开了这一点,要想搞好这份工作是很难说的。民族戏曲曲艺大家知道都面临着危机,舞台在萎缩,观众在减少,那么办电视戏曲曲艺节目究竟有她的对象吗?会拥有其广泛的观众群吗?作为戏曲曲艺栏目的电视人首先要给自己的栏目来个定位,到底针对什么样的观众群,如何抓住您栏目的观众群,这一点很重要。
《苏州电视书场》一开始就很明确,一要保住现有喜欢评弹艺术的老观众,制作一批能符合这类观众群审美口味的电视评弹节目。这类节目要强调基本保证评弹艺术的原汁原味,尊重评弹艺术本体。比如我们制作的长篇评弹,这类节目都是比较传统的演唱,折射出评弹艺术的光彩。它讲究故事性、艺术性、历史性、趣味性,保持了评弹艺术无比高雅、楚楚动人的美感。令这批评弹的老听客无比喜欢,电视书场也就留住这些观众。
我们说戏曲曲艺是一种文化,它凝聚着历史的、文化艺术的符号。它的各种程式与表演是当时社会生活、文化历史的象征。它与当时观众有一种解读的共识,所以在那时有得于民族戏曲艺术的高度发展。但今天的观众却有着欣赏的障碍,它所反映的制度习俗、思维方式,对今天的青年是陌生的、不可理解、不好接受的。
因此,我们电视人具有着促进戏曲曲艺的再生、创新、发展其新的观众群体,应尽自己的职责。关键的一点:我们设置栏目的指导思想要清醒,要注意解析、普及的基础上发挥戏曲的娱乐功能,先让不懂戏曲曲艺的观众能看懂,然后方能品味到它含蓄凝炼的优美,产生兴趣和爱好。
《苏州电视书场》从创办一开始就坚持演唱一定要打上字幕,其目的主要是帮助初听评弹的观众去理解,来听懂,这个办法固然很奏效。既然能听懂了,长期收看,慢慢地也会培养起兴趣。但要成为“老听客”那非要一定的“听龄”来不可。
《苏州电视书场》在解析、普及这方面做了相当的工作、争取、发展了电视书场的新观众。通过“星期版”这个特别节目培养了一批电视书场的新观众,在这些新观众中又分两种层次,一批是刚刚退休的老年新观众,由于以前工作忙,对评弹没有更多的了解,通过了“星期版”和评弹艺术结成了知音,渐渐爱上了电视书场;还有一批是年轻的新观众,一但他们接触到电视书场以后,那就是我们新生代的忠实观众。现在这些《苏州电视书场》的新观众恐怕与星期版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就连我们电视台也有相当一部分年轻的同志由于长期跟《苏州电视书场》一起工作慢慢地产生了感情,也从不懂到了解,再从熟悉产生了感情,也成了评弹艺术的知音。所以“听不懂评弹”这句话是不成立的,关键搞栏目的电视人立足点如何把栏目办到观众的心目中去,把《苏州电视书场》办成观众朋友的精神伴侣、良师益友,培养发展《苏州电视书场》更多的新观众。
《苏州电视书场》以长篇评弹书目为依托,长篇评弹书目好比是电视连续剧,我们电视书场把一些传统经典的艺术型的评弹书目和一些变化离奇、内容丰富、故事型的评弹书目录制成一部部的电视长篇评弹书目,来抓住电视观众的眼球,让观众既欣赏到艺术又听到丰富多彩的故事,而为之看了还要看,舍不得放弃每一天。根据电视收视的日新月异和观众的审美疲劳,也配合台里的每一次改版的需要,来适应不同层次观众收视审美的需求,编导们是绞尽了脑汁,分成“套餐”、“花色餐”、“丰盛餐”、“精品餐”等等。
《苏州电视书场》不是一般故事的演绎,单一的长篇评弹连续剧。而是苏州评弹艺术的综艺栏目。它的结构安排基本是这样的,周一至周五基本是长篇书目连播,如描写苏州题材的传统故事《玉蜻蜓》结合这一观众熟悉的故事与人物,系列录制既相关又连续的好几*篇弹词《苏州第一家》、《法花庵》、《玉蜻蜓》、《元宰入阁》总共一百四十回(集),既可分开播放,单独成章,又可连续播放,因为故事及人物始终贯穿如一,所以观众对此很有兴趣,收视率颇高。又如不同风格的流派演员,能擅说唱同一书目,然达到艺术效果各不相同,反映了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更欣赏精湛的流派评弹艺术,我们曾经录制著名演员邢晏春、邢晏芝邢双档的《杨乃武》和著名演员胡国梁分别同十八位演员合说的《杨乃武》,同一《杨乃武》都获得电视观众前所未有的情绪高涨。让酷爱欣赏传统艺术、故事型的观众得到充分满足。
周六版是编辑制作系列型专题专辑的特别节目。这一类节目我们曾经策划制作过如系列著名弹词演员弹词演唱精品专辑有陈希安、薛小飞、邢晏芝、沈世华等二十多位著名弹词演员。在制作工作中,讲究舞美灯光的和谐运用,渗透姑苏江南元素、营造精美苏州特色的评弹艺术与现代电视技术为一体的电视评弹艺术片。也制作过系列《书坛名人》人物专题片,其中有大名鼎鼎的评弹界艺术名家蒋月泉、杨振雄、吴子安、曹汉昌等二十余位名人。这些资料具有*珍贵艺术价值。还制作过系列的《每周嘉宾》、《名家名篇》、《周末点播》和《红楼》、《西厢》、《姑苏历史文化名人》节目,这些系列节目推出名家,提高观众的欣赏水平,加强观众参与和互动,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赢得电视观众的浓厚兴趣,特别是令一些上班族的电视观众的喜欢和热情收看。
每逢月末评弹精品节目和逢年过节,及党和*的宣传活动中,《苏州电视书场》针对不同的节日气氛和活动内容,先后曾经办过许多电视化艺术性较强的评弹晚会和演唱会。记忆犹新,曾轰动一时的现场直播的评弹金曲大点播(每逢月末办一次,每次二小时,历时一年)极大地调动广大观众的欣赏点播热情。和演员亮相演唱的情绪,现场效果极为高涨,这也是整个电视系统没有第二家电视台举办过的活动。
《苏州电视书场》还举办过《书坛春秋.评弹人生》系列节目,每月介绍一位去世的评弹名家,让人们深深怀念这些人民心中的评弹艺术家,还办过《书坛生涯》大型访谈演唱专场,由主持人和被访谈者在访谈中,让欣赏者了解评弹名家昔日的辉煌和曲折的艺术生涯,具有一定的可看性、趣味性、生动性和真实性,都让观众很满足。十多年中每个时期各种类型大型评弹晚会、演唱会和特别节目,如《荧屏书场进万家》、《评弹盛宴迎新春》更是数不胜数,无论从评弹艺术角度看精品意识强,还是从电视角度看也是吻合时代气息了,反映了导演的精心策划,手法新颖美伦美奂,具有一定欣赏和保存价值。特别近几年还创作一批原创节目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中秋特辑、《桃花扇》系列弹词开篇电视专题艺术片,新编中篇弹词《破镜重圆》和《中国历代爱情系列评弹佳篇》等等,令电视观众耳目一新的《苏州电视书场》新产品。
《苏州电视书场》其内涵不是一味的长篇评弹书目的连续剧,它是传统的、现代的、五光十色的电视评弹艺术的百花园。充分运用电视手段打破呆板的评弹表演时空,采用多变的景别、光线、舞美、色彩来提高电视欣赏的内涵,调动观众的欣赏情绪。丰富多彩的电视评弹节目,贴近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盛情赞誉,其节目的艺术效果可与其它任何同行媒*作的评弹节目媲美。各类形式的电视评弹节目,烘托了《苏州电视书场》的节目品位,扩大了其影响。让种种形式、各种手段走进了《苏州电视书场》,让其百般变化、变得更新更美更好看。
坚持常办常新,这是《苏州电视书场》栏目一贯的工作手法。电视戏曲曲艺节目,这是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应该有创新才有它的生命,创新应该是电视戏曲曲艺栏目也需追求的。如何尊重戏曲曲艺的艺术本体,如何发挥电视现代科技的声、光、画面、拍摄手法等等表现手段的多样性,《苏州电视书场》在这方面作了几次尝试,并尝到了甜头。
MTV作为电视音乐艺术片这么一种崭新的电视形式获得广大年青朋友的青睐,原因其实很简单,曲美动听,画面更好看。那么评弹能拍成评弹TV吗?评弹曲调本来就很优雅且十分动听,这是艺术界一致公认的,评弹艺术又具有丰富内涵,但是评弹的表演很单调缺少变化,这给拍摄制作缺少想象空间。明知行路难,偏向虎山行,比方说我们制作的评弹TV《莺莺操琴》。这是一首千锤百炼的弹词名篇,凡熟悉艺术的人一看就知是西厢名著,第一借助了其知名度。所以我们尊重原来的唱词曲调,略有润色,在音乐伴奏上除了原有的三弦、琵琶外,只加了古筝来吻合其内容的需要。这样在演唱方面让老听客一听就懂这是一首弹词名曲。具有很大的听觉魅力。第二在舞美灯光的处理方面,突破原先评弹演唱格局,无论从舞台布置,还是书桌书椅、演员服装都以淡雅为基调,整体风格温文尔雅、古色古香,整体舞美加上柔和的灯光给人的意境是小桥流水,诗情画意。柔和典雅的特色是符合委婉舒徐的评弹演唱的。第三,在画面处理方面,采用了多机位多角度有机转换,来选择演员最美、最传神的角度。同时打破了传统演唱时坐姿的表演惯例,既有坐唱,也有站唱,还有动态和静态的表演。画面切割既安排主唱演员,又安排戏剧演员的表演,起到更好的图解效果,广泛运用电视手段,增加视觉信息,同样一首弹词开篇的演唱若是在书场的演唱,若是运用电视化手段的摄制,效果会大不相同。短短的六分钟片子,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既原汁原味,又富有创新感,老听客看了会点头,新观众看了会满意。这首创新的评弹TV曾经在*电视台的《曲苑杂坛》和浙江台《百花戏苑》以及其它省、市台播出后影响甚佳,外地观众一看就会说这首苏州评弹多美啊,因为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整体特色体现江南之美,这首评弹TV曾经在一九九八年的全国电视戏曲大赛中荣获金奖。
在十多年中《苏州电视书场》的节目质量不断在上升,更具品位。曾经制作的评弹TV和一些特别节目和评弹晚会,曾多次获得全国、省、市各类大奖数十个,也曾获得专家们的一致高度评价。《苏州电视书场》在全国戏曲电视行列中颇有影响,这应该说得益于我们曾先后参加过百家城市音乐电视展播的活动和中国电视戏曲展播的活动、电视戏曲兰花奖,以及其它各种电视大奖赛,从中得到了交流、学习,取得了成绩,是我们的电视戏曲工作更加专业化,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心应手,从而使我们的电视评弹艺术片让观众看了之后齐声赞叹、掌声热烈。《苏州电视书场》在它十多年的进程中曾经有过好几个阶段的收视率出现了它的高峰期,名列于我台自办栏目收视率排行表中的前茅,它的播出时间几经改动,仍然在同时段播出节目中占有领先地位和占有较大的收视分额,达到了台里所规定的收视率指标。《苏州电视书场》的辐射,除了获得市区及大市范围的常熟、太仓、昆山、吴江、张家港的观众收看外,还获得了上海的青浦、嘉定、无锡的锡山、浙江的嘉善、南浔等地观众收看,这些外地观众也经常会热心地给我们来信。可喜的是,现在我们的电视书场还获得了年轻网友的更多参与,他们常常会发来E-mail和我们联系,来点播我们的节目。这说明了古老的苏州评弹通过电视的媒介获得了新生,这是值得惊喜的。《苏州电视书场》真是走进了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