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9小时前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9小时前
该文章讨论的主角被认为是北京炒家、顶级游资的典范,以千万级资产为目标。然而,文章揭示了几个关键点,揭示了成功的背后可能存在的误解。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证券从业者的规范不允许他们直接参与股票买卖,该主角的身份似乎与此规范有所冲突。
主角的操作策略聚焦于“打首板做封板”,即在首日涨停板买入并希望次日继续上涨。文章提到,首板炸板率稳定在50%,意味着两次顶板操作中,有一次可能面临失败。更具体地,买入首板后次日收盘前亏损10%的概率为30%。而当首板成功封住时,次日获得溢价的概率为61%。以此分析,100次顶板操作中,50次可能亏损5-10%,剩下50次中,30次获得盈利,20次亏损。这意味着,在100次操作中,只有30次是盈利的,而70次是亏损的。
文章指出,专业的短线交易者在顶板操作时会非常谨慎,避免参与某些特定类型的股票交易,如可转债股票、港股双上市股票和定增期内的股票。文章进一步解释,可转债股票通常难以维持多日涨停,而定增期内的股票,由于其定价机制和潜在的市场反应,上涨概率较小,甚至可能面临定增失败的风险。
文章还提到了关于交易记录和直播的讨论。有人提出,如果某人通过炒股赚取了大量财富,他们可能会选择开设直播,分享经验。然而,文章质疑了这种观点,指出通过自动生成的交易记录软件,可以轻易地创造出看似真实的交易交割单,而这种技术并不复杂,关键在于利用信息差来误导他人。
文章最后,通过对比专业短线选手的策略,指出主角在定增期内的股票操作上并不符合专业选手的标准。专业短线选手通常避免在定增期内操作股票,更不会尝试顶板操作。文章强调,对于定增期内的股票,其定价机制和市场反应了其上涨潜力,从而降低了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