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3-04 02:12
共7个回答
懂视网 时间:2022-03-04 06:33
夏至的具体日期不是固定的,为每年的阳历6月20日、21日或者22日中的一天,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时为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节气,又被称为“夏节”、“夏至节”,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夏至;
在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是太阳一年中照射北半球范围最大的一天,也是太阳距地球最高的一天;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在夏至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将继续升高,有“夏至不过不热”的说法。
总结:
夏至的具体日期不是固定的,为每年的阳历6月20日、21日或者22日中的一天,当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时为夏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0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3:41
春分是3月21日;夏至是6月22日;秋分是9月23日;冬至是12月22日。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直射赤道、冬至直射南回归线。
春分和秋分因为太阳直射赤道,所以南北半球昼夜相回等,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它是上古先民顺应农时,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认知一岁(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扩展资料:
春分:
春分时,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北移,故春分也称“升分”。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在天文学上有重要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自这天以后,太阳直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各地夜渐长昼渐短。
春分的意义,一是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二是春分正当春季三个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夏至:
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对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来说,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一天。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阳辐射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日过后,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开始逐日降低。同时,夏至到来后,夜空星象也逐渐变成夏季星空。
立秋: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风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立冬:
立冬是季节类节气,表示自此进入了冬季,意味着风雨、光照、气温等,处于转折点上,开始从秋季向冬季气候过渡。反映了物候、气候等多方面变化规律,如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以及日照、降雨、气温等等的变化规律。
在南方部分地区初冬(孟冬)这时期一般不会很冷,但随着时间推移,冷空气频繁南下,气温逐渐下降。北方地区,在进入冬季前至春季这段时间都很寒冷,冬季几个节气的气候变化不明显,下雪是北方冬季的主要特征。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4:59
春分3月21;夏至6月22;秋分9月23;冬至12月22
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南北半球昼夜相等,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6:34
春分3/21 赤道 夏至6/22 北回归线 秋分9/23 赤道 冬至12/22 南回归线 我当初学的地理是这样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08:25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零度,全球昼夜等长,夏至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23.5°N北半球昼夜短,南半球相反。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零度。全球昼夜等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23.5°S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相反,北极圈极夜现象,南极圈昼。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0:33
春分3/21 赤道
夏至6/22 南北回归线
秋分7/23 赤道
冬至12/22 南回归线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3-04 12:58
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什么时候回来呀